真空系統(tǒng)、容器或器件的器壁因材料本身缺陷或焊縫、機械連接處存在孔洞、裂紋或間隙等缺陷,外部大氣通過這些缺陷進入系統(tǒng)內(nèi)部,致使系統(tǒng)、容器或器件達不到預期的真空度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漏氣。造成漏氣的缺陷稱為漏孔。漏孔尺寸微小、形狀復雜,無法用幾何尺寸表示,因此在真空技術中用漏率來表示漏孔的大小。漏率是指單位時間內(nèi)漏入系統(tǒng)的氣體量,其單位為帕·米3/秒(Pa·m3/sec)或托·升/秒(Torr·L/sec)。
1Pa·m3/sec=7.5(Torr·L/sec)
真空檢漏技術就是用適當?shù)姆椒ㄅ袛嗾婵障到y(tǒng)、容器或器件是否漏氣、確定漏孔位置及漏率大小的一門技術,相應的儀器稱為檢漏儀。在真空系統(tǒng)、容器、器件制造過程中借助真空檢漏技術確定它們的真空氣密性、探查漏孔的位置,以便采取措施將漏孔封閉從而使系統(tǒng)、容器、器件中的真空狀態(tài)得以維持。
漏率的大小需進行校準后方能確定。一般采用比較法,即將被檢漏孔與標準漏孔在檢漏儀上進行比較,就可得出被檢漏孔的漏率。 檢測真空系統(tǒng)或其零部件的漏孔的方法。對一定的容器進行足夠長時間的抽氣后,容器壓力不再變化,這時的抽氣量必定與容器的漏氣量和放氣量之和相等,即puSe=qL+q0,式中pu為容器的極限壓力,Se為容器排氣口處的有效抽氣速率,qL和q0分別為容器的漏氣量和放氣量。如放氣量少到可以不計,則平衡式變?yōu)閜uSe=qL,或pu=qL/Se。這說明容器的極限壓力由漏氣量與有效抽氣速率的比值決定。如抽氣速率一定(常數(shù)),要得到低的極限壓力便應降低漏氣量,檢漏便是關鍵的措施。
漏孔就是真空容器的孔洞和孔隙。容器內(nèi)外的壓力差會使氣體通過漏孔從容器的一側(cè)通向大氣側(cè)。漏孔一般很微小,實際上不能測出漏孔的具體大小,所以漏孔大小都用漏率(在規(guī)定的條件下氣體流過漏孔的流量)來表示。漏孔兩側(cè)存在著壓力差,即可利用氣體流動引起的效應來檢漏。為便于檢漏和易于檢測出漏孔的位置,一般盡可能縮小檢測的面積范圍,所以先側(cè)重于對零部件的檢漏。零部件經(jīng)過嚴格的檢漏,組裝后就可避免漏氣。
真空系統(tǒng)漏氣是絕對的,不漏氣是相對的在真空檢漏技術中所指的“漏”是和最大容許漏率的概念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。
qLmax≤1/10PwS (1)
式中Pw----系統(tǒng)工作壓力
S----系統(tǒng)的有效抽速
漏孔的氣流特性
氣體流經(jīng)漏孔的過程是很復雜的,可能包含有粘滯流、過渡流及分子流三種流動狀態(tài)。主導流動狀態(tài)與漏孔的幾何尺寸、氣體的種類、漏孔兩端的壓力及環(huán)境溫度有關。設環(huán)境溫度T=296K,入口壓力p2=1.01×105Pa,出口壓力。
更多新聞資訊
如需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源:http://www.hzrczp.cn |